bsport中青报:比赛事更精彩的是体育精神

  B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4-30 05:38

  bsport中青报:比赛事更精彩的是体育精神从公元前776年到今天,奥运会有着长达2792年的历史,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滋养了一代代人;从1896年到今天,现代夏季奥运会已举办了31届,它在时代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影响了世界格局。从1984年到今天,中国运动员九度出征夏季奥运会,每个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奥运记忆。当我们谈论奥运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解读奥运会,就是解读我们自己。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小学和中学时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运动会,哪怕总成绩不佳,拿不到写有班级名次可以挂到教室后面的奖状,班级也不会空手而归。各项排名、奖项宣布完以后,校领导还会宣布一个特殊的奖项,让之前没有拿奖状的班干部兴高采烈地跑上主席台。这个奖通常叫“精神风尚奖”,也就是同学们私底下所说的“安慰奖”,不管怎样,也算没在运动会上白跑。

  给竞技表现不佳的班级颁发“精神风尚奖”,让所有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都分享荣誉,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奥运会、亚运会等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如果要颁发这样的奖项,恐怕该颁发给难民代表团和那些一个国家只有两三个运动员参赛的代表团。正是所有代表团不分大小、不分强弱地平等参与,才让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一起欢腾的大派对。

  但是,中小动会给赛场表现不佳的班级颁发“精神风尚奖”,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敷衍。“精神”成了一种安慰和施舍。刻意的颁奖似乎在暗示这样的逻辑——我弱小,所以我获得了安慰,我就有了“精神风尚”。其实,体育精神跟比赛结果无关,强队也能有良好的“精神风尚”,弱队则未必是体育精神的坚守者,就像一个班运动会成绩不佳,可能主要原因是这个班的学生不爱锻炼。

  奥运会所展示的体育精神同样无关竞技。奥林匹克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不是“最快b体育、最高、最强”。每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实现自我突破,每个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突破,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奥运会不给参赛代表团颁发“安慰奖”,那是因为如果用“安慰”的视角来看待比赛,就映衬了竞争的残酷。只要表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每个运动员都是体育精神的胜利者,自然无需“安慰”。

  这么说好像有“精神胜利法”的意味,然而,体育就是追求一种精神胜利。参加奥运会的个人单项选手,在本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但是,到了世界舞台,他们的实力却相差悬殊。有的悬殊你还看不到,很多运动员在小组赛、预赛阶段就被淘汰了。他们和他们的国家花费大量财力来到里约热内卢,难道就是为了在一场根本没有电视直播的比赛中被淘汰吗?并非如此。他们来到赛场,就是为了践行体育精神。

  拿中国人最熟悉的比赛项目乒乓球来说,在女子项目中,这届奥运会上最受国人关注的运动员除了丁宁、李晓霞等夺冠热门选手,还有日本选手福原爱。首次晋级女单四强的福原爱,在中国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甚至不乏有人期待她在跟中国选手的较量中获胜。这种期待就是体育精神的回归,像福原爱所展示的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b体育,比赛事本身更精彩。

  奥运会的体育精神,除了强调运动员的参与,还在于社会与大众的参与。除了观看比赛,很多人还以实际行动参与奥运会:每一届奥运会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他们所彰显的志愿者精神也是奥运体育精神的一部分;除了体育比赛,奥运会还是一场全世界新闻记者的比赛,在和平年代,很少有新闻事件能吸引如此多的媒体展开充分的新闻竞争,这其中体现了信息自由流动的现代传播理念。所有与奥运会相关的工作人员b体育,都在用行动诠释意义更宽泛的体育精神。

  奥运会对举办国和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唤醒和鼓励全民参与体育的意识。光看比赛,你可能是一名体育爱好者,但还不足以成为运动爱好者,体育明星的粉丝也有不少是“宅男宅女”。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人们最关心的恐怕不是这十几天赛事,而是奥运会能够给这个城市留下什么遗产,这既包括大量奥运会场馆是否用于公共体育事业,也包括奥运会能不能增强国民的运动习惯。

  尽管多数人都没能直接参加奥运会,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参加过学校、工作单位组织的运动会。不管怎么样的运动会,都有很多竞争、竞技因素,但是竞争从来不是运动会的全部。运动会上的“精神风尚”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安慰,而是每个参与者都应该保持的姿态。体育运动让人更加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精神的健康。